章星星 | 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发布者:周思婕发布时间:2023-05-29浏览次数:16

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 章星星

摘  要:本文从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问题与优化路径着手,分析了当下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在特色办学理念、教育功能发挥和人才下沉力度上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旨在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并找到一条新时期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农村


一、引言

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职业院校又是培育职业人才的摇篮,因此,依托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明确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农业农村等人才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建设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为职业院校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依据。而供销合作社作为为民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在盘活农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发挥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人才输出是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

二、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

1.是肩负乡村人才振兴的职责所在

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对于保障民生物资,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供销社职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授权对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因此,从育人角度来看,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围绕人才培养职责,向社会输送农产品供销人才,进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是承担乡村产业振兴的使命担当

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在发挥教育职能的过程中,将“立足行业,服务‘三农’”作为新时期发展供销社职业教育的起点,面向农村市场,服务乡村经济,推进人才下沉向广袤的农村地区输送人才资源,以此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承担乡村产业振兴的重任。

3.是优化乡村教育振兴的历史选择

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支持,这就需要提高乡村教育的水平,而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与教育开展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即围绕特色专业品牌与师资队伍品牌建设,推进涉农供销相关领域人才的教育发展,培养更多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领域内学生,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三、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

1.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办学理念不够坚定

当前社会层面对供销社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世纪,将供销合作社行业等同于农业服务来看待,因此认为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便是涉农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与就业属性无法摆脱“农”的成分,由此为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招生和教学带来一定阻碍。而且,这种阻碍上升到院校层面,便使得相关领域特色专业的建设后继乏力,同时为了求得生存之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关专业不得不转变办学理念,一改涉农供销的教学方向,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上追求短平快,跟风兴办热门专业,最终造成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办学理念不够坚定。

2.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功能发挥不够高效

供销合作社和供销系统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但由于供销系统高职院校存在前述的行业特色办学理念不坚定的情况,专业设置没有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能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展的社会服务还不能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各个方面,从而为乡村在产业兴旺中创造更多的商机、为乡村振兴培育和储备源源不断的乡村经营能人资源等方面还存在服务功能上的缺陷。

3.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下沉力度不够强劲

人才的培养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服务的,但是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由于特色办学理念不够坚定以及教育功能发挥不够高效的问题,降低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人才下沉力度不够强劲,具体表现在涉农供销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进入到农村地区的供销合作社工作,也不愿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组织、农副产品经营等工作,反而留在大城市之中从事其它行业。而且,当前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的地址大多在城市地区,学生在城市接受教育之下,便对下沉到乡镇地区产生了一定抵触。

四、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1.坚持特色办学,服务农村供销发展

当前,农村供销社已经逐步发展,抓住这一契机,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应该坚持特色办学理念,通过专业特色打造与品牌 塑造,服务农村供销事业的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坚持宁缺毋滥,宁愿涉农供销专业学生招不满,也不能改变人才培养方向,切实落实供销社会系统职业院校在服务农村供销事业上的教育职能。同时,利用当前农村供销社快速发展的机遇,向社会宣传供销的本质以及涉农供销的商业实质,扭转社会面的认知误区。另一方面是加强供销类专业的建设,避免追求短平快与盲目跟风,强化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创新、科学设立。同时,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还要坚持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或省属供销社的领导与合作办学,秉承强商惠农和服务三农的原则,加强特色专业的设置与引导,致力于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并通过三农人才培养来拓展农村商贸体系。

2.注重产教融合,强化供销系统教育

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则是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的主体,在产教融合的职教育人体系下,紧密联系供销社组织农业生产资料、开展农副产品经营的职能,承担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重任。针对当前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功能发挥不够高效的问题,需要借助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提升涉农供销系统的职业教育水平。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涉农供销专业“双师型”队伍的建设,通过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或省属供销社的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通过寒暑假实习、课程实训、顶岗实习、认知实习与基地参训等不同的方式,磨砺涉农供销学生在农产品的供给与销售层面的实践水平,激发农村供销行业的人才活力;三是加大创新力度,依托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政策、投资上的红利,发现更多商机,优化服务功能。

3.推进双创教育,鼓励供销人才下沉

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培养的职业人才,会有相当部分下沉到农村供销社中,肩负供销社在农业生产资料组织、农副产品经营等保农护农工作中去,如此一来,职业院校学生得到用武之地之余,也提高了农村地区人群的文化水平,农村教育振兴得到了客观体现。当前,农村供销社系统肯定无法容纳这么多的毕业学生,因此需要开展双创教育,鼓励供销人才下沉,通过良好的农产品供销环境,以此解决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下沉力度不够强劲的问题。此外,在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组织学生下到农村一线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组织、农副产品经营等工作,利用大思政课堂塑造学生感恩乡村、回报乡村的价值观,避免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以此引导学生毕业后投入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为农村供销事业而奋斗。

五、结论

综上所述,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肩负乡村人才振兴的职责所在,也是承担乡村产业振兴的使命担当,更是优化乡村教育振兴的历史选择。而当前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还存在特色办学理念不够坚定、教育功能发挥不够高效和人才下沉力度不够强劲的问题,因此需要坚持特色办学,服务农村供销发展,同时注重产教融合,强化供销系统教育,不断推进双创教育,鼓励供销人才下沉。


参考文献:

[1]赵西娟.加快供销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乡村振兴献技赋能[J].中国合作经济,2022(06):70-71.

[2]方敏.基于就业导向的涉农专业高职生专业认同感提升路径探析——以浙江省供销社系统院校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04):58-64.

[3]闫志利,王艳慧,戴晓慧.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新商科专业建设:现实需求与实践向度[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2,21(03):17-25.

[4]蒋梅玲.供销社系统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财富生活,2019(18):183-184.

[5]高永峰.基于供销社环境构建下的新农村人才培训状况和解决[J].大众投资指南,2019(04):249.